作为一汽-大众的第三个生产基地,佛山工厂仅仅在5年之前还是是一片鱼塘,四周杂草丛生,如此短的时间里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已经是奇迹,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全员单身(创建之初)、全员新岗”的企业如今已近成为一汽-大众生产体系内以发展速度而闻名的新兴企业,并已经成为大众旗下的“1.3工厂”。
这个“神奇”的成果是如何取得的呢?
“1.3工厂” 一个攻坚克难才能达到的目标
所谓“1.3工厂”源于德国大众的质量评价体系。它的质量评价的标准就是“奥迪特分值”,即通过评价整车、零部件、总成、外购件的质量来综合评定企业的标准。这个分值数越小越好,一汽-大众旗下企业奥迪特分值一般在1.5左右,佛山工厂目前已经达到达到1.4,属于中游的质量水平,而达到1.3就属于上游水平,这样的工厂就意味着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整车质量。
作为新建工厂,佛山工厂欲达到“1.3工厂”的难度恰恰在于一个“新”字:新工厂、新产品、新团队、新环境。佛山创造了一个违背常规的生产:新团队、新工厂、新产品、新生产线。而另一个难度是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两个品牌、四款截然不同的车型。单纯就模具这一块,佛山工厂的模具就要达到87套甚至到90套,而其他厂家单一车型可能仅仅需要20套模具。用近90套模具完成30万辆车的年产量,在生产组织、质量控制方面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
“清一色”的一线与“佛山队”的传说
说艰苦,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主要来源于“精神”——可以想象一批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在一个男女百分比失调到98:2的地方一干就是三年,是一个什么滋味。这是一个“阳刚气”十足的企业——除了机关科室偶尔见到“红妆”外,整个生产线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天下”。
就在这个“男性天下”里,创造了国内汽车行业绝无仅有的奇迹:四个月上一款车型。这里首次在一汽-大众引入MQB的一个平台(这也是第一次MQB的平台在国内生产),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在这里生产的诸多车型中甚至有几款车型在德国也刚生产,尚未完全成熟。
面对诸多难题,佛山工厂从最初建厂时就提出了“5+2、白+黑”的培训模式,即5天加2天,白天加黑天,换而言之,这几乎是没有休息时间的苛刻培训。正是这种严苛的培训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让整体人员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培训严苛,检验更严苛:从2013年起,佛山工厂员工开始参加一汽大众员工的技能大赛。那是真刀真枪的比,既比理论,又比实际实操。到2014年时,前10名优胜者就已经出现了“佛山队”的影子。而2015年,“佛山队”基本就处于基本上“垄断优胜者”的地位了。以最具专业难度的模修工比赛为例:2015年模修工比赛中,前十名中的前五名来自“佛山队”,前10名里面占据了7席,近年来最好的成绩是前20名里面有“佛山队”15个,前10名里面居然有9位来自“佛山队”!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获胜者仅仅在3年前就是普通的员工,是严苛的培训创造了奇迹。
“砝码”是一种荣誉 专家是点着头离开的
质量是干出来的,是造出来的,说到底在于人的因素。只有高素质的团队才有高素质的质量,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有高素质的服务,高质量的管理。“协助、合作、沟通、支持”八个字,正是“佛山队”创造奇迹的“思想秘诀”。
曾有人戏言佛山工厂有“几大怪”,第一怪上面已经提到,就是“生产线上看不到姑娘”。而另一大怪则是“一线工人不带手机”——在国企真的是一个“奇迹”,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也能看出工厂对于一线员工要求的严格。正是严格的管理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从而让“三班制转成两班制”的改革成为现实。仅这一项改革就由让一线员工4700多变成3000多,而30万辆车的生产任务没有降低分毫,在国内车企,佛山工厂是少有的以3000多员工完成30万辆车生产任务的车企。
除了竞赛的优异成绩,更直接的体现是产品质量:2016年7月份和8月份,佛山工厂生产的高尔夫车型在大众体系里60多个车型评比中排名世界第一。10月份,奥迪A3的一个两厢又拿一个冠军,这在一汽-大众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佛山工厂为一汽-大众争了光,以至于在董事会上,一汽-大众拿我们佛山工厂去跟大众集团去谈,争取更多的好的车型。佛山工厂的实力让中国市场“南北大众车型竞争”时多了一个与德国大众谈判的砝码。
佛山工厂已经形成了自己处理问题的原则,那就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数字化,数字的问题模式化,模式化的问题标准化”。每天一个“奥迪特”,力争让当天所发现的问题当天解决,这也是打造“1.3工厂”的一个保证。
“树大招风”,佛山工厂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大的难度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优异到德国人不相信这些成绩的真实。2016年10月份,德国大众联同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三方会审”在佛山工厂做了一周的对标,专家们带着怀疑而来,经过严格的审核,最终带着信服离去。整个专家组认为在这里的标准生产下的高尔夫和奥迪比德国生产的都要好。
5年的时间,佛山工厂创造了诸多奇迹,这实际上也给远在长春总部的一厂、二厂带来了“压力”,以至于一汽-大众领导在总结时要求一厂、二厂“要向四厂学一学”。直到今天,这个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也仅仅26岁——这意味着当初建厂时团队的平均年龄刚刚20出头。而“打造1.3工厂”的目标仅仅是在2016年的12月1号才正式提出,当时佛山工厂一期的四款车型全都已经量产。按照“奥迪特”评分标准,新上量产车型的评分肯定会导致整个工厂产品评分体系的波动,佛山工厂提出的“1.3工厂”目标实际上是个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然而,这个年轻的企业、这个年轻的团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