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构成一台汽车的零件数以万计,一台好的车子,不仅需要整车装配的技术,更需要在“源头”——那些零部件上就严格把关。这些零件制造企业其工艺究竟如何、产品质量怎样直接影响到汽车产品品质。而直到应邀参加一汽-大众“2016提升之旅”活动成行之前,我才发现自己对零部件企业的了解几乎属空白。
正因此,对我而言,这次难得的企业走访算得上“开启了一扇新门”,而“开门”之后所获得的信息之多、受到的触动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述诸笔端难免挂一漏万,又因成文仓促,更有许多不周之处,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这所见、所感都来源于“亲身”,是真实的。
“问”道佛山(上)——“提升之速”动力何在
佛山,2016年11月23日。
这里距离长春——一汽-大众总部距离超过3000公里,遥远的东北早已下过几场雪,而这里即使一场“冬雨”之后,气温依然在20度上下。
气候的差异、空间的距离并没有减少这里浓浓的“一汽-大众”味道——在天纳克富晟佛山基地办公楼会议室里,无论是接待方地道的东北口音、座谈会会场布置还是演讲PPT的风格,都让人恍惚身处一汽-大众总部的相关会议室内。
正是在这里,笔者一行通过与来自一汽-大众质保部门、天纳克富晟企业深入交流,以探寻一个供应商集团通过三年的时间就具备“整体冲A”的深层次原因。
“三年为期” 富晟已具备“整体冲A”的实力
据一汽富晟集团副总经理冯涛介绍,整个富晟集团现在有16个场地,主要给一汽大众做零部件生产的配套。从2014年起与一汽-大众开始为期三年的“质量提升计划”。截至目前,富晟16个场地中已经有12个场地成为一汽-大众的A级供应商,在2017年还将有4个场地准备通过一汽-大众的质量促进争取进到A级供应商,如果这一目标达成,则富晟集团将率先成为一汽-大众供应商体系中的A级供应商集团。
而在“质量提升计划”之初,整个富晟集团处于“B级水准”——当时集团内有1家是B-供应商、10家是B+供应商、仅有5家是A级供应商。据天纳克副总经理冯涛介绍,在三年时间里,这一企业从“B级”到“B+”级直到今天的“A级供应商”,这个历程是在一汽-大众的支持下、在天纳克与一汽富晟集团的努力下完成的。企业的成长是与一汽-大众“合作中的成长”。在整个过程中,一汽-大众质保部门对企业的整个质量理念、管理方法都进行了直接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提升计划”的关键之年2015年,天纳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天纳克长春工厂获得一汽集团的核心供应商称号,旗下的李尔座椅蝉联十佳供应商,李尔电子获得优秀国产化供应商奖,成都长泰(音)获得2015年质量稳定奖,成都毯业获得大众质量稳定奖,佛山李尔座椅获得A级供应商的样板工厂,这一年对天纳克而言是名符其实的“丰收之年”。
传说中的“亚洲第一大部”——富晟整体冲A的强有力支持者
供应商方面几乎所有人在谈到“提升计划”成果时,都对“亚洲第一大部”赞不绝口——所谓“亚洲第一大部”,就是一汽-大众质量保证部门。
这个部有多大?先看看这些数字:一汽-大众质量保证部门目前成员2465人,分八个部门、负责28个车厂,现在整个大众品牌八个系列、奥迪品牌七个系列的质保工作都有这一部门负责。而青岛工厂、天津工厂人员已经开始招收,“亚洲第一大部”仍在扩充。
包括富晟在内的供应商在三年时间里迅速提升,与“亚洲第一大部”的强力支持密不可分。例如在培训方面,一汽-大众质保部在2015年给整个富晟集团做了一个专项小班的培训,当时涉及到14个单位,21个人参加,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相关人员迅速提升了业务水平。此外还针对相关企业开展了整个审核促进的活动,当年活动共涉及22个项目,涉及单位118次,涉及人员190人。相关企业与人员感到受益匪浅。
而在富晟集团2016年的专项提升中,其培训总共涉及到了45个项目、培训人员186人。一汽-大众的大力支持也让供应商有了针对“提升计划”大规模投入的信心:2015年富晟集团在工艺装备、厂房建设,解决设备等方面的整体投资将近1.2个亿,2016年到目前为止,投资已经已经超过3亿。其中仅李尔座椅就投资了1600万元,新增加了42个工位的自动发泡线。
“鼻子”与“椅子”——关于质量的一个小故事
新车气味是消费者关注的一个细节,也是相关产品供应商的一个难点。天纳克旗下厂家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座椅泡沫的改进上,采用了国外所没有的原材料。为了把一些能够产生气味的分子分离,每一个都要经过一个特殊的蒸馏系统将能够产生特殊气味的分子蒸发掉,同时增加储存的空间进一步增加空气的散发。
为了保证“气味合格”,一汽-大众质保部门大量训练相关供应商的检验人员。正是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鼻子”,才让汽车产品有了气味合格的“椅子”。
尾声:据一汽-大众质量保证总监隋忠剑介绍,一汽-大众的发展一直跟质量密切相关,企业把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石。整个质量体系的发展有着必要的过程:一汽-大众年产量2010年为86万辆、2016年目标是190万辆、2017年可能突破200万辆、而2020年的目标是300万辆。目前一汽-大众地处长春、佛山、成都三地的四个基地都在紧张的生产,而青岛和天津的两个新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这样快速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可靠的产品质量、必须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满意度才能够得以保证。而质量作为支撑公司其他三个主要指标的基础性指标实际上给质保体系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