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车企动态

王凤英议案聚焦行业热点 长城汽车在氢能源领域有何建树

时间:2020-05-25  汽车商务网  

 长期以来,我国在汽车技术领域的积累比较薄弱,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的今天,各种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无论是以电池为主要能源载体的电动汽车还是以氢能源作为动力载体的氢能汽车都大行其道。目前,我国汽车在电池技术的突破明显,但氢能源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存在着不小的鸿沟。当下,该如何做好技术储备,迎接未来的挑战呢?

为此,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氢能源领域战略技术研发提出了建议,在她看来,相关部门应加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国产化,为实现商业化奠定基础,并制定规划目标和长期稳定的方针政策。

众所周知,低碳化和电动化是全球能源与交通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氢能作为清洁能源载体,可大规模生产、存储和运输,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发电是实现能源低碳化和动力电气化的重要途径。

而在目前,我国氢能技术竞争力和产业链规模有待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量约6100辆,达成规划目标仍存在较大挑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球范围内营运中的加氢站共有369座,其中欧洲152座,北美78座,而我国目前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加氢站不到50座。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但仍有待加大投资和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发展。王凤英认为,供氢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因素。

由此,王凤英建议各部门合作,对全国能源禀赋、市场潜力及氢能示范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整体规划氢能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提出氢能产业发展路径,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提出能源配套解决方案及建议,整体规划制氢、储氢、运氢及加氢站的发展路径。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我国有着体量大,产销量高的特点,但在具体分工上仅限于加工制造领域,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不够。因此,持续加快各项能源技术的战略储备,是面对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有效途径。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