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产第200万台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在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燃情下线。北京奔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铭博、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巍及450余名中外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第200万台发动机的诞生,不仅为北京奔驰冲刺“200万辆整车”的目标注入了澎湃动力,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奔驰的制造能力与生产规模上升到了新的量级,代表着北京奔驰的工艺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
国产200万台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燃情下线
燃动中国芯
2011年6月28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公司正式签署《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研发中心和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在为北京奔驰平台化与序列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播下了戴姆勒首个海外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工厂的希望之种。
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
2013年11月18日,在协议签订仅仅26个月后,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便以堪称“中国奇迹”的惊人速度实现投产,宣告了戴姆勒首个海外梅赛德斯-奔驰发动机工厂的正式诞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工厂从建设之初便将智能化的概念写入其中——该工厂采用全自动数字化机加工生产线,装配了大量高精度、复合化与柔性化设备,其自动化率高达95%以上,加工精度可达1微米。不仅如此,智能生产控制、智能物流控制、智能质量管理和智能设备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更实现了信息高度集成、少人或无人的任意顺序柔性生产,并可自动根据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指导生产。这些技术,即便在智能制造风靡全球的今天也依然首屈一指,这也帮助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在2016年斩获了“全球卓越运营工厂”的殊荣,并被视为“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践行示范。
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智能制造生产线
卓越工厂,孕育的必是卓越产品。2013年,作为发动机工厂的“首秀”,M276顺利完成投产,并以“绿色放行”获得了戴姆勒质量放行团队的高度认可。在随后的两年里,M274与M270也接踵而至,成功实现了对所有国产星徽座驾的供给。今年6月,全新梅赛德斯-奔驰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M264又划时代登场,凭借“六缸动力+四缸油耗”的惊人能效,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据悉,该款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高达220kW,最大扭矩高达400Nm,可媲美六缸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输出效果。同时,得益于单涡轮双涡管、活塞油道冷却、48V电力系统、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的应用,M264更可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油耗,并满足更严苛的排放要求,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强劲、更高效、更环保的高性能体验。
全新梅赛德斯-奔驰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不仅如此,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还在引入、消化、吸收梅赛德斯-奔驰尖端制造工艺的同时,实现了核心零部件的输出。从2014年6月起,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生产的缸体、缸盖、曲轴三大发动机核心部件陆续发往德国,用于戴姆勒德国发动机工厂的整机装配。这代表着北京奔驰的产品质量已完全符合戴姆勒全球最高标准,也标志着“中国芯”昂首登上了世界高端汽车制造业的舞台。
蓄力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北京奔驰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两位数,在创造同期最好成绩的同时,也为梅赛德斯-奔驰在华销量贡献超过70%份额。实际上,这已经是北京奔驰连续第九年保持产销量两位数增长,国产奔驰车型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快速发展也已成为北京奔驰的新常态。当然,支撑这一切的,正是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2016年6月13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公司签署了增加投资40亿元人民币用于进一步扩建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的框架协议,这也意味着北京奔驰将在未来持续扩大发动机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年12月,这一战略布局迅速落地生根——北京奔驰发动机工厂二厂区正式奠基,不仅为北京奔驰的“后百万时代”强势启幕,更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增加市场份额打牢了根基。
同样高瞻远瞩的,还有北京奔驰面对新能源浪潮的另一手好棋。2017年7月5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签署新的框架协议,将共同投资50 亿元人民币(约合6.55 亿欧元),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时隔160天,北京奔驰动力电池工厂奠基开工,熟悉的“中国速度”不仅让股东双方的战略构想迅速得以实施,也让人看到了北京奔驰剑指未来、志在必得的决心。
北京奔驰动力电池工厂奠基
作为戴姆勒全球第一个海外电池工厂,也是全球新能源产业最前沿的动力电池工厂,北京奔驰动力电池工厂将大量应用高度灵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并实现在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引领产业升级变革。未来,北京奔驰生产的纯电动车型将全部采用由这座工厂提供的电池产品,而“奔驰车,中国芯”的骄傲也将就此成功延续到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