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海,就出局。这已不仅仅是中国车企的共识,更是席卷整个行业的行动号角。
2024年以来,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浪潮以空前力度席卷全球:比亚迪泰国工厂首车下线、欧洲工厂选址落定匈牙利;吉利深化马来西亚宝腾合作,并积极拓展中东、非洲新市场;奇瑞俄罗斯工厂产能拉满,多品牌战略在中亚、南美多点开花,出口量持续领跑。
与此同时,国际汽车供应链在地缘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下仍显脆弱,而中国汽车产业历经二十余年的淬炼,在技术迭代、产品力跃升与成本控制上已形成显著优势。此消彼长之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如今,在群雄逐鹿的出海新纪元中,上汽,这位深耕海外市场24年的“老船长”,正以其独特的“全球车企”定位和系统性的“Glocal”战略,引领着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深刻转型。
不仅是中国车企,更是全球车企
时至今日,上汽产品和服务已经进入全球1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过600万辆,是“出海最多”的中国汽车企业。
今年年初,上汽正式发布海外3.0“Glocal战略”,以打造本地化体系生态和打造全球汽车品牌MG为核心,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飞跃。
今年6月,上汽海外市场销售9万辆,同比增长11.5%;上半年累计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实现维稳向上。
作为上汽出海的主担当,MG的出海之路,正越走越宽。
“在阿联酋,几乎每次出门都能看到MG。”
“在欧洲,MG几乎占据了中国品牌在欧洲销量七成的份额。”
5月,MG i-Smart智能网联系统全球激活量突破百万大关,成为上汽海外业务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时刻。
不出意外,MG即将成为第一个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
深耕海外市场24年,MG单个品牌出海的“小循环”正显著拉动上汽整个生态出海的“大循环”。
正如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所言,“无论是拓展非洲市场,还是布局全球工厂,我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上汽不仅是中国车企,更是全球车企。”
“三新”策略,MG海外“爵”起
如今的MG,不仅是上汽出海的一把“利剑”,更是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名片”。
这背后是品牌精准定位、产品契合市场、渠道快速布局和团队凝聚力的多维发力。
一是打造新形象。
中国汽车出海最大的短板就是品牌认知度较低。MG是源自英国的百年知名汽车品牌,其英伦风格及赛道基因已深入人心。在百年庆典后,MG积极重塑品牌定位,并提出适合海外当地市场的品牌主张,如英国“Get More”,泰国“Passion Drives”,中东“Beyond Expectation”。
不仅如此,MG借助国际化传播策略与本土化推广节奏,通过自媒体、广播、电视等多渠道触达,辅以高频媒体试驾活动,迅速提升了品牌认知度与美誉度。
二是推出新产品。
从产品端上看,此前MG 4 EV、MG ZS EV等纯电车型在欧洲市场实现热销,自2024年下半年起,MG 3 Hybrid+、MG ZS Hybrid+和MG HS Hybrid+等多款不受反补贴税影响的混动车型相继上市,凭借高性价比、低使用成本及智能化优势,赢得海外用户青睐。
以MG ZS Hybrid+为例,其以低于1.5万欧元的价格切入雷诺Clio与达契亚Sandero的价格区间,带动MG ZS在西班牙市场实现5月销量超5300辆,同比增长114%,成为当地增速最快的车型之一。
三是拓展新区域。
从区域端上看,今年上半年,上汽一方面巩固西欧、澳新及中东等基盘市场,另一方面开拓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在南非市场,MG今年已推出了MG ZS、MG HS、MG Cyberster三款新车,建立了辐射全国的零部件配送中心,此外还与20余家官方授权经销商合作,并计划在未来2年内增加更多经销商,预计南非将成为上汽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的“桥头堡”。
“小循环”拉动“大循环”
千磨万仞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上汽“摸着石头过河”的出海路上,虽然总会遇到新的挑战,但这是必然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通过“走出去”,上汽看到了自己在体系能力、技术能力、制造能力,甚至是航运方面与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的差距。通过国际化经营得到的经验,反哺上汽建立更为完善的体系能力,这也是跻身国际知名车企的必经之路。
英国时间7月10日,智己旗下明星车型——智己L6海外版IM5与智己LS6海外版IM6,亮相古德伍德速度节,并正式在英国市场上市开售。新车将以MG的渠道进行销售。
在东南亚,上汽以印尼为基点,深入推进“印马泰一体化”布局。这里坐落着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首个“五菱+MG”双品牌联合门店,将为一体化布局提供渠道保障。
MG的成功航行,拉动的不仅是上汽自主品牌的出海,还有整个中国自主品牌的出海。
5月15日,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建造的全球最大滚装船——9500车位远洋汽车运输船“安吉安盛”轮,从上海首航欧洲。本次搭载的,不仅有MG3、MG HS、MG Cybertser等上汽自主车型,更有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等其他中国品牌,实现了中国车企的运力共享。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一艘商船即为移动的国土,船上的商品就是国民财富的边疆。这句话形象地表明,出海企业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全球影响力的延伸。
从25年前上汽的孤帆远征,到如今中国自主品牌集体出海的千帆竞发,在上汽这位“老船长”的带领下,中国车企正不断扩大海外版图,持续输出中国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