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国六或“逼良为娼”?

时间:2016-12-16    管学军

        升级国六,本土车企的单车成本竟然与利润相当?成本上涨的压力下,自主品牌会否出现大众、三菱、铃木式的“排放门”事件?倘若排放弄虚作假成为“行业现象”,将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uXdO-fxsqxyc1783234.jpg

        《选车网》了解到,国六细则一发布,车企就开始做技术方面的准备。然而,成本增加是本土车企面临的普遍问题,且在汽油车、柴油车和混合动力产品上都非常明显。

        对于传统动力车型来讲,排放、油耗、动力性和成本是一组需要平衡的关系。随着排放升级,后处理更加复杂。由于2~3年之内根本无法完成效率更高的新一代发动机的开发,所以当前本土车企主流的后处理手段是安装三元催化器,同时外挂其他技术装置,然而降低排放同时会直接影响油耗和动力,付出的技术成本将直线上升。

nl5Y-fxsqxyc1783231.jpg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品牌研发人员表示,催化器贵金属的含量需要很大提升才能满足国六排放要求。除此之外,其他相关零配件成本体现在发动机的重新升级,增加高压或低压EGR、多孔喷油器,选用更好的火花塞以及更大的碳罐、碳罐电磁阀等。如果改良或替换以上相关零配件可以达到国六排放标准,单车成本增幅还相对较小,但若再增加GPF去捕捉颗粒(PN),则会使单车成本增加更多。

        单车成本会增加多少呢?吉利汽车告知《选车网》,初步估算从国五升级到国六,单车成本将增加2000元左右,压力比较大。而2000元对于柴油车来讲或许只是个零头。

        康明斯排放控制中国区总工程师柴永全说:“按照国六标准,发动机要引入涡轮增压和更高的系统,研发成本不止翻了一倍。”

lbgM-fxsqxyc1783248.jpg

        国六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照了欧六标准。然而,在中国出现的成本上涨问题,在欧洲同样难以克服。欧六标准下,欧洲的柴油车成本增加了一千大几百欧元,直接导致了欧洲柴油车销量下滑。

        同时,国六标准的升级也影响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副院长周剑光表示:“在做燃油蒸发的时候,我们发现插电式发动机因为老停在那个地方,碳罐里面的碳蒸汽量特别大,所以要开发对加油蒸发排放影响很大的高压油箱,找到供应商,开发的费用又要千万元(人民币)。”

除了技术升级的费用外,一款车型要通过“国六”认证也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

        众所周知,中国的汽车要能销售,必须经过三个部门的认证:工信部、质检总局(所属的国家认证委)、环保部。而且质检总局的“3C认证”检测项目,与工信部的公告检测项目97%以上是重复的。

        对新车型而言,都需要通过以上三个部门的检测才能上市销售。某些全新车型通过认证所需的检测试验,相关费用甚至高达百万元,而变型车也需3~4万元。对于一汽、东风这样的大汽车集团而言,可能会有几百种基础车型,上千种衍生车型,每次排放升级,就意味着所有车型都要重新上一遍公告,全部成本可能上千万元或接近亿元。

技术升级费用、车辆认证费用的增加,无形中提高了车辆购置成本。周剑光说:“一个车型赚得钱也就几千块,为了升级做这么多投入,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成本如此高昂,车企会不会弄虚作假?一位自主品牌的负责人告诉《选车网》,小企业或许会被逼造假,大企业一般不敢冒险,品牌声誉损失不起啊。

        果真是这样吗?继去年德国大众爆出涉及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排放门”事件之后。今年日本三菱也承认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有“不当”行为,数据结果夸大了汽车的燃油效率,美化了油耗数值。估计有62.5万辆汽车的测试结果受到影响。“三菱事件”没过多久,铃木汽车董事,86岁的铃木修到日本国国土交通省进行关于油耗数据的汇报,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铃木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测试油耗数据,表示“深深的道歉”。

        “排放门”对车企的影响多大?德国大众每辆排放违规的汽车可能会被处以最高3.75万美元的罚款,总额可高达180亿美元;三菱汽车则濒临破产,日产随即收购了三菱34%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铃木股票一度大跌15%,创16年以来的最高跌幅。

        为应对“排放危机”,三家车企展开了包括启动新五年战略、出售子公司、出售股权在内的种种措施,以规避资金危机。然而,未来即便解除了资金危机,企业的品牌形象恐怕再也无法挽回。

        试问,卷入了“排放门”的大众、三菱、铃木,那个算小企业呢?大众非但不是小公司,而且是全球销量第二的厂家。或许对于“排放门”的“当事企业”来讲,大家都有自己的苦衷,但由于法规要求日益严格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或许才是这些企业弄虚作假的根源。

        落后的产能是要淘汰,但作为“史上最严汽车排放标准”的国六,连东风这类国企大集团、吉利这样发展不错的自主品牌,都感觉到成本增加压力大。如果按照“报批稿”的时间节点强行推进,未来或将出现两种结果。其一,高昂的成本导致包括主机厂、配套厂在内的大批企业关门大吉,几百万,甚至上几千万人将面临就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其二,“落后”的生产企业都甘心情愿被淘汰吗?部分企业会不会铤而走险排放造假?倘若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业现象”,对汽车行业来讲将是一场灾难,而这一切或许都缘于国六给到企业的准备时间不足。其三,如果真的被逼出现了中国版的“排放门”事件,中国政府和司法系统如何处理?处理重了,导致企业立即关门,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处理轻了,等于在全世界面前让中国政府和司法系统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