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牵手上汽的消息越来越多,经销商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奥迪已经面临进入中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不久前,上汽、大众分别发出消息,确认双方已经签署关于未来生产、销售奥迪的备忘录。17日,大众中国董事长兼CEO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与上汽的合作将不会对一汽大众构成影响,只有机遇,且没有一丝风险。
然而,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对此反映强烈,若奥迪果真牵手上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选车网》获悉,目前经销商正准备与奥迪展开对话,旨在终止其与上汽的合作。否则,可能停止提车,拒绝签署来年的销售协议,召开大型新闻发布会,甚至诉诸法律。
海兹曼称,未来上汽将和一汽大众错位生产新产品,不会影响一汽、一汽大众的利益。但在经销看来,这对他们的利益会造成严重影响,因为上汽奥迪生产新车意味着缩短了现有进口车的产品线,使目前本已非常困难的经营雪上加霜。
《选车网》在采访中了解到,来自奥迪经销大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奥迪经销商数量为459家,明年将超过500家。根据奥迪的规划,到2020年销售达到100万辆,届时经销商数量达到600家。如今销量只有60万辆,这意味着有大约1/3的经销商投资属于过剩投资。目前,开店3年以内的经销商几乎全部亏损,整体亏损面高达七成;北京奥迪经销商的库存系数已经高达2;截至10月,底裸车亏损-4%,盈利全靠售后服务和金融衍生品来支撑。一汽大众奥迪的经销商尚且处于苦撑状态,何况将要加入上汽奥迪经销商网络的经销商?
据介绍,无论美国还是欧洲,新车销售都会保持3%裸车利润率,这是经销商运营保证的基本利润,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特例。过去投资一家奥迪店,5年才能收回成本,而今这一时间已经增加到了8年。如果再增加经销商,等于加大资产贬值,经销商势必做出强烈的反应。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一边压缩产品线,一边增加新的经销商系统(上汽奥迪的经销商系统),现在经销商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有北京的奥迪经销商认为,经过17年的发展,奥迪在华已经形成了500万用户。上汽奥迪一旦形成新的经销商系统,必将争夺现有的客户资源,客户资源的争夺必将引发激烈的商战。中国有句古话:“吃水不忘掘井人”,奥迪品牌就是在中国获得的成功,在各企业纷纷融洽厂商关系的当下,奥迪更没有理由损害“掘井人”的利益。
北京的奥迪经销商认为,对品牌而言,如果为了销量而盲目扩网,必将引起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是打掉奥迪品牌的溢价能力。失去品牌溢价能力的奥迪,将混同于大众品牌,以后奥迪将难称豪华品牌。之前在中国获得的品牌成功,都将付之东流。如此,对奥迪品牌的伤害是巨大的。而且,两家企业都做奥迪品牌,那么哪家在品牌传播上做得多,哪家就会相对吃亏,最终造成没人做品牌,只专注于市场竞争。
或许奥迪认为增加一个新的网络,增加生产新的产品,形成网络1+1>2的结果,可以迅速将奥迪的销量提升到100万辆。但在经销商看来,事情并非如此。他们认为,当前奥迪主力车型销量之所以下降,原因在于品牌力和产品力不足。再加上失去了政府订单,在品牌力不支撑的情况下,难以扩大销量。奥迪应当眼睛向内找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扩网,无限地攫取经销商的利益。如果品牌力不支撑反而扩网,导致奥迪两个经销商网络的内战,甚至可能得出1+1<1的结果。
置于现有经销商会否加入上汽奥迪的经销商系统?加入上汽奥迪的经销商系统会否避免冲突?经销商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因为,这需要两家制造企业先进行协调,否则经销商会因为指令不同而无所适从。例如:一汽大众奥迪要求推A4,上汽奥迪要求推A2,都要求打广告,经销商会非常难办。
北京奥迪经销商明确表示,由于上汽奥迪将建立新的经销商系统,而且要卖进口车,导致明年的资源情况、市场状况都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经销商或许拒绝签署来年的销售合同,甚至今年就拒绝提车。据悉,奥迪经销商已经在汽车流通协会成立了奥迪联合会,并将在奥迪联合会的统一协调下与奥迪展开对话,以“抱团取暖”,维护自己的权益。
谈到诉诸法律的问题,北京的奥迪经销商说:“当初和我们签署的是代理销售奥迪进口车和全部国产奥迪产品,并负责维修保养及零部件销售,因此我们是授权经销商。如果奥迪成立新的经销商系统,无疑是属于合同违约,我们将诉诸法律。”这家经销商同时表示,不排除在适当的时候,奥迪经销商集体组织大型的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说明情况,要求奥迪给予答复。置于此前在经销商大会上为什么没有采取激烈的措施?原因不是经销商没有意见,而是为了维护奥迪的品牌形象。
当然,也有较为冷静的看法。有北京奥迪经销商认为,无论是一汽大众奥迪扩网,还是上汽奥迪新建网络,结果都是“狼”越来越多。无论新来的“狼”姓“一”还是姓“上”,都无法改变竞争更加激烈的现实。因此,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目前经销商反应的情况看,绝不是海兹曼所说的“没有一丝风险”,而且奥迪面临的是来华之后遇到的最大的危机——奥迪与经销商之间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