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8月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摄氏36度。在这样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北京奔驰顺义工厂对媒体开放,大家参观了奔驰EQE等车型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
北京奔驰顺义工厂占地106万平方米,具有整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及动力电池生产线。此次参观的重点是其焊装车间和总装车间,无论是遍布在焊装车间的1200台机器人和超过98%的自动化率,还是在总装车间靠地面磁条“导航”而自主运行的车身运输自动引导车(AGV),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正如厂方在致辞中强调的”百闻不如一见”。那么,在北京奔驰大兴工厂取得成功之后,合资双方大规模投资建设北京奔驰顺义工厂的意义是什么,这一工厂究竟达到怎样的高度?
首先是对中国市场的高度认可。
2018年,戴姆勒股份公司(现名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和北汽集团宣布共同投资超过119亿元人民币(约合15亿欧元),打造北京奔驰新的生产基地。
当时,因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和消费信心不足等,中国汽车产销量均出现近30年来所未有的下滑。此时再进行大规模投资,表明奔驰和中方合作伙伴对这一市场的高度认可。
在次年(2019年)的上海车展上,全新奔驰EQC纯电SUV正式亮相。时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研发的康林松(Ola Källenius)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透露,今天看到的全新EQC,只是梅赛德斯-奔驰电动化进程中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年内,电动科技品牌EQ旗下将会有全系列产品陆续问世,包括不同型号的SUV和轿车车型。
如今,出任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的康林松在当年所提到的规划,已经在北京一一落地,除此次即将上市的EQE,还有EQC、EQB、EQA等共四款纯电车型及两款动力电池。
上半年,奔驰在中国市场交付的新车超过35.58万辆。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首席运营官段建军对车讯网表示,尽管高端车消费在疫情期间受到一定挑战,但奔驰的高端豪华车持续受到客户的青睐。上半年,S级轿车销量同比增长13%,继续保持市场领先;梅赛德斯-迈巴赫同比增长超过62%,创同期销量新高。他强调:“这也是为什么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先生在今年5月19日的集团战略发布会上反复提到中国市场的贡献,包括在豪华车、超豪华高端市场的贡献”。
当然,奔驰在华电动车表现也渐入佳境,梅赛德斯-EQ系列产品的二季度销量比一季度增长超过28%,表明梅赛德斯-奔驰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正在稳步推进。
其次是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
据介绍,北京奔驰顺义工厂是对标了生产奔驰旗舰轿车——S级车的德国辛德芬根56号工厂,而奔驰EQE恰好又与奔驰EQS同属一个高端产品平台。
参观中,车讯网注意到,焊装车间的生产流管理系统(PFM)不但可以根据客户订单灵活安排生产,还可实现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型生产的灵活切换,是名副其实的高柔性化生产。
由于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运营360(MO360)系统的应用,通过软件和网络把硬件设备链接在云端,生产员工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查看全新EQE生产状态和相关数据,不但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高质量生产。
除了前面提到的车身运输自动引导车(AGV),总装车间的智能化灯光分拣提示系统,可跟随货架上的灯光提示,实现多品种车型订单零部件的精准分拣;而分拣好零件的配餐车,由AGV送至生产线,极大程度降低了错拣漏拣的概率,使生产运营更加高效精准。
可以说,秉承“数字化、柔性化、高效、可持续”四大核心要素,北京奔驰顺义工厂的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质量、智能维修等生产流程无缝链接,生产系统与机器人、车辆有机集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汽车生产制造数字化生态系统。
目前,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不断升级产品阵容,加速通往“全面电动”的未来。去年IAA慕尼黑国际车展期间,在做连线沟通时,康林松对车讯网表示,2022年,奔驰将在所有细分市场推出纯电车型;在2025年,所有车型都将提供纯电版本,同时推出三大纯电架构;到2030年前,全面实现电动化。
具体到中国市场,今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共推出21款新产品,其中包含8款新能源产品,涵盖全新EQE、EQS SUV以及来自C级车、S级车等车型的插电混动产品。到2025年,基于下一代模块化架构平台(MMA)打造的“新生代豪华”车型和基于MB.EA纯电平台打造的“核心豪华”车型也将在北京奔驰投产。
此次参观,媒体同仁不但体会到北京奔驰顺义工厂达到的业界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对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