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产销量保持第一 这家企业的规划部门做对了什么

时间:2022-07-22    张宇星

   “规划”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词汇,大到国家、地区、部门,小到一个单位,甚至一个普通人都会有自己的规划,而在汽车企业里也都设有规划部门。但是,一旦走进国内汽车龙头企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规划部,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业务之广,不禁让媒体深感吃惊。

  7月中旬的一天,在一汽-大众规划部,总监余文超介绍,一汽-大众规划部是公司技术副总经理下辖的一个技术职能部门,下设5个部门共19个科室或直属组;在编人员630人,并不包括各下属企业中的批量规划和动力总成规划人员;业务范围贯穿汽车产品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

  “规划”通常是指:组织或个人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基本性、长期性、整体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 。建厂31年,一汽-大众的企业规模从年产15万辆,扩大到年产270万辆;产品构成从捷达一个车型,以及随后的奥迪A6,扩展到现在的21款大众品牌和13款奥迪品牌产品,这都离不开规划部门缜密、周到、富于前瞻性的规划,确保了一汽-大众如今一马当先的行业地位。

产销量保持第一,这家企业的规划部门做对了什么

  一汽-大众规划部五个部门的第一个就是规划项目控制部,做工厂规划、生产,以及产品在各个工厂布局,对整个产能进行规划,同时对所有车型的项目,对整个自治的流程,整个项目的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其他还有工艺部、效率部、工艺技术与数字化部和基建部。

  一汽-大众规划总监余文超谈到,在产能布局、工厂规划之后,尤其是在车型启动之后,规划部还要牵头对生产效率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首先,会对公司旗下各个工厂进行精益培训,在长春厂区有一个大型KAP精益中心,开发各种效率提升的工具。如怎样推广低成本自动化,如何开展人机工程,怎样提高效率、减少工时……同时,还要对各种生产工具,效率改善工具进行开发,对各个工厂进行培训,再由工厂在批量生产中不断地改进。

  在汽车生产四大工艺中,冲压、焊装和涂装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但总装只有20%到35%的水平。为什么总装的自动化程度上不去?整个汽车行业到目前也没有好的技术方案。余文超认为,核心的问题就是随行装配的自动化技术解决不了,它涉及到从一个静态的坐标轴到一个动态坐标轴的转变,这也是一汽-大众规划部门重点研发的。

  比如“装配岛式总装生产模式开发”,以奥迪A6L总装生产的前端装配为例:采用手工装配单班组需要11人,每日3班共33人,自动化率为0;前端装配线生产面积约400平方米,且存在生产节拍上限,柔性相对较差。项目研发的设计,仅需一人进行线边上件,而装配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整个工序自动化率提升至90%;生产面积只需200平方米,节约50%;同时实现了生产节拍的高柔性化,且对不同车型也具有高适配性。

  该项目研发在今年1月提出方案设计,8月就将实验测试,12月进行生产测试;2023年6月项目结题,2023年12月应用实施。参观中,现场技术人员认为,此项目可以大幅度提升自动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柔性化工艺验证平台的建设与验证,引领总装生产模式变革,大幅度提高自动化率与产品响应效率。

  再如“视觉随机抓取技术开发”,仍以奥迪A6L总装线为例,采用手工装配每班组4人,每日3班共12人,自动化率为0,工序时间30秒。由于上件、摆件和装件都需人工,直接导致成本高、效率低。项目实施后,上件、摆件和装件全过程无人化,自动化率达到百分之百,工序时间只有14秒,压缩50%以上,并可同时兼容10种以上的不同零件。这样,不但大幅度提升自动化率,而且还彻底改善总装、焊装人工装配“小件”的现状。未来还将与智慧库房联动,实现物料输送、上件、抓件及装配全工艺无人化。此项目同样在今年1月提出方案设计,5月已结束实验室测试,预计在10月完成生产测试,到2023年1月项目结题,6月进入应用实施。

  同在总装环节,一汽-大众规划部还有“裸眼3D防错系统开发”等多个项目。余文超说,很多都是行业内没有的技术,一汽-大众率先做成了,不但是行业首创,未来也可以向行业推广。

  正是由于这种不懈努力,一汽-大众过去5年的生产效率提升35%。在大众集团的全球体系里,A级三厢车生产效率排在前十名的,一汽-大众占8个,且第一到第六都是一汽-大众的车型; A级SUV前十名里,一汽-大众也占8个,从第一到第四都是一汽-大众的车型。在B级三厢车前五位中,一汽-大众占4个,第一、第二也来自一汽-大众……

产销量保持第一,这家企业的规划部门做对了什么

  随着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时代的到来,一汽-大众与时俱进,积极建设智慧工厂,进行整个数字化的升级。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汽-大众规划部的工作侧重点是在自动化率的提高上,也就是传统生产过程加强的是集成与自动化程度,使效率大大提升。现在,不但要提升自动化率,还要把网络与数字化同步提升,在做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精益提升之后,实现智慧工厂的目标。当然,这需要数字化水平和数字化手段的加持。

  据余文超介绍,建设智慧工厂第一是要做到数据的互联,一汽-大众规划部管理资产指的是狭义的资产,也就是固定资产。但现在的数据也是资产,如何把数据资产最大化的利用,并去挖掘这些数据的潜力,是在我们做智慧工厂中首要的事。一汽-大众首先要把五大基地做到数据的互联。五大基地都有焊装车间,都有涂装车间……在不同车间,不同车型的参数之间有采集比对,有最佳智能的选择。第二,在数据采集挖掘之后,要在这个数据库提取数据,去做数据优化,用数据的挖潜反过来推动工厂效率的提升。

  举例来说,一汽-大众之前设计的工厂都是按每分钟生产60辆汽车设计的,通过不断挖潜、不断提升,实现程序的优化,排班的智能化,现在已经做到每分钟生产65辆汽车。就是用很少的投入,凭借数字化手段把生产效率提高近10%。

  余文超认为,智慧工厂具体要做的,一个是在开发端,另一个是在生产端。首先,在开发端就是数字化工艺,要打造工艺一体化平台,在做同步开发的同时,就给产品设计开发一种边界的约束,在工艺一体化平台进行各种仿真模拟验证,保证在进行实际的设备安装调试时,缩短调试时间,保证质量提升。其次是先导管理,也就是对项目管理进行数字化管控,同时在工厂端对生产运营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做好质量管理,能源关系,模具管理,以及智慧园区管理等。现在,一汽-大众已经进行8个平台的设计,到最后要输出技术领先的标准化工厂。

  到了智慧工厂的实施环节,因为一汽-大众有五大基地,不可能同时全部推开,因为涉及的范围太广,设备台套数也太多。一汽-大众规划部按照生产工艺,在每个工厂选择一个先导车间,如冲压的先导车间选在天津工厂,焊装的先导车间设在长春工厂,而成都工厂则是智慧园区的先导车间……把所有想到的所要验证的数字化技术,在各个先导车间进行推广,并与预期进行一个“后评价”,验证没有问题了,甚至优于预期后,再快速地向五大基地推广。

  “一汽-大众所建的工厂,尤其天津和青岛两个全新的工厂都是大众集团的标准工厂。那么,数字化以后要建成什么什么样,目前在大众集团也并没有一个数字化标准工厂的概念,可能这是我们走到前边的。我们的先导工厂推广实施之后,会形成一个数字化转型的白皮书,未来数字化的标准工厂是什么,我们要在我们的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中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说。

  最后,余文超总结到,今年,我们共设立了183个项目,上半年虽然有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已实施了143个,总投资2.09亿元,预计今年就能回收收益1.24亿元。我们的数字化不管是在哪个专业,在实施的时候,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数字化一定要达到我们预期的价值。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