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尽管新能源乘用车保持高速增长,但距离年度销量目标仍然相差甚远。然而,多元化发展 “清洁能源汽车”更容易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市场驱动、政策引导下,“清洁能源汽车”未来或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这将大大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
高速增长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乘联会数据显示,2017年1~7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01380辆,同比增幅高达58.4%。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为160386辆,同比上涨了113.9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40994辆,同比降幅为 16.41%。与此同时,纯电动车小型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据统计,前7个月,A00级新能源车的销量为83648辆,同比增幅为216.39%,市场份额达到41.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0.38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的变化,既能反映出消费需求的“痛点”所在,也与补贴政策密切相关。
根据公安部车辆上牌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在已出台地方补贴政策的省份或城市,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约为七成。这充分说明,新能源车销售依赖补贴的现状并未改变。从产品类型上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贴少、价格高,让部分消费者望而止步,这是其销量远低于纯电动汽车的原因。
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虽然没有补贴,但销量上涨明显。以7月份为例,普通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12948辆,同比增幅超过100%。显而易见,市场的巨大需求推动了普通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增长。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也推动着国家政策悄然发生变化。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提法改为“清洁能源汽车”,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对于“新能源车”未来走向的广泛猜想。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意味着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等,这些原本被“政策”边缘化的节能及清洁能源产品,未来状况或将发生改变。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
其实,倡导清洁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多元化,在业界的呼声一直很高。7月7日,中国清洁能源汽车高峰论坛在青岛即墨举办。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中国地域广市场大,汽车用途非常广泛,能源来源也多种多样,所以中国清洁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应该是多元化的。”王秉刚认为,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本地区使用的能源和汽车结构。除纯电动汽车外,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都是技术较为成熟的清洁能源汽车。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专家组组长何光远
同样属于清洁能源汽车范畴,且技术成熟的还有甲醇汽车。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专家组组长何光远,多年来一直呼吁为甲醇汽车正名。何光远认为,甲醇汽车动力性强、清洁度高、燃料成本低,这是优势;发展甲醇汽车有利于支持区域经济、盘活煤炭和煤化工企业以扩大就业,这是顺势。
然而,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众多企业“一窝蜂”地上马纯电动汽车,而冷落了没有补贴的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不过,相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清洁能源汽车”范畴更广,因此,包含甲醇汽车在内的替代燃料汽车有望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清洁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传统内燃机未来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传统燃油车的主要节能措施就是发展混合动力。据悉,去年10月,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首次将混合动力列为节能汽车技术之首,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动力,到2020年混合动力汽车要占全国汽车产销规模的8%。对此,王秉刚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说:“国家已制定了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标准(2020年国产乘用车平均油耗要降至5.0L/100km),加上“双积分”政策的实行,推动企业必须降低油耗,而降低油耗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发展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渡产品,而且一定会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力产品之一。”
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呼吁新能源汽车应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市场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甚至未被纳入新能源范畴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而今,“清洁能源汽车”概念的提出,预示着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或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