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豪车份额背后的较量

时间:2017-06-02    管学军

5月19日,华晨宝马宣布在沈阳商场宝马5系的大东工厂,已经成功地导入了工业4.0。这标志着德系车企在华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标着着德系车企在产业运营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201606271028490629.jpg

就单一视角而言,这不过是宝马在中国导入了新的管理模式,而从中国市场的竞争关系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宝马、奔驰、奥迪三家的竞争中,奔驰跑得最快,宝马次之,而二者的目标都是拿下中国冠军宝座。但从当今中国市场的变化看,虽然高端车增长显著,但个性化消费的趋势愈发明显。加之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宝马此时导入工业4.0可谓战略之举,而不仅仅是以夺取中国豪车冠军宝座为目标。

如果宝马真的在大东工厂实现了工业4.0,那将标志着其配套企业(至少A级供应商)已经能够按照生产线的需求进行准时化、个性化供货,至少可以说,宝马5系的制造体系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大数据已经涵盖了整个产业链。

82721_news_1458283239865.jpg

尽管在汽车界还很难界定什么是工业4.0,但从外在表现上说,在4S店(至少在旗舰店)应该拥有个性化订单系统,以支持消费者在线订货。就内在而言,消费者个性化订购单一旦生成,随即进入到厂家的数据库,厂家根据客户的需求向零部件供应商发出订货指令,零部件供应商根据企业排产的时间表,按时将订购的零件送到生产线。作为对个性化制造的支持,所有设备都必须实现数字化控制,数据实时反映设备的用料状况、制造质量等状况,以及设备的完好状态。这套数据不仅涵盖了制造设备,同时还涵盖在制品、原材料以及物流数据。企业领导人不仅能够看到生产、销售和制造的数据,更能看到涵盖每个细节的、最详细的财务数据。

宝马集团董事齐普策先生在新工厂开业仪式上说:“每一辆独特的BMW 5系的数码识别系统已经把所有零部件、所有工序和生产流程中的所有机器互联在一起。通过‘物联网’平台上的自动化数据分析,操作人员可轻松获取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

据了解,新工厂的生产系统通过计算机3D模拟技术建立数字模型,称为“数字双胞胎”,这不仅使生产线调试更加高效,而且有助于实现更精密的生产作业。比如,铝材的冲压比钢复杂3倍以上,但是通过数字模型精准计算出铝板冲压回弹度等参数后,成型精度到达0.02毫米;再如,车身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5%,数字虚拟调试让机器人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1492677835893.jpg

有消息现实,大数据应用已贯彻于宝马5系生产全过程。通过数码识别系统,全新BMW 5系Li的每个零部件以及每台机器的每次作业都可被追踪和分析。基于这种“物联网”架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而先进的设备并辅以自动进行的大数据监测和分析,让生产线的品质管理更为高效,使“零缺陷”生产更接近现实。

华晨宝马新大东工厂在设计之初就前瞻性地应用工业4.0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度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为创新与可持续生产树立了新的典范。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安先生表示:“这座新工厂诠释了业界领先的生产技术和极具前瞻性的工业4.0应用,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制造水平的一次重要升级。我们股东双方将一如既往精诚合作,更加积极地去把握机遇布局未来,争取更大的成功。”

综观宝马、奔驰、奥迪三家,奥迪早已实现了智能制造、全数字化管理,而且A级供应商也都实现了全数字化管理,只是没有大声地说出自己已经导入了工业4.0。在德系车企中,宝马第一个正式宣布在华实现了工业4.0,使之成为中德汽车领域合作的典范。

就披露的消息看,目前奔驰虽然销量增速最快,而在导入工业4.0的速度方面,宝马、奥迪已经明显走在了前面,且步入了国内汽车管理的顶尖水平。在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时代的大背景下,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进一步走向成熟,汽车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现状在德国,无论宝马、奔驰还是奥迪,生产线上生产的汽车没有一辆是完全一样的,这不是他们在炫耀自己的制造水平,而是市场竞争逼迫他们要满足每个客户的个性化订单。很快,中国市场也将和欧洲一样,一个车型一个价的销售模式将被个性化订单模式所取代,而要顺应这种营销模式的转变,必须导入工业4.0。

管理模式的竞争,已经成为宝马、奔驰、奥迪三家比拼的焦点,工业4.0导入的早晚、导入的范围,都将决定着豪车企业未来的成败。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