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新车颜值蒙不了中国消费者

时间:2017-04-28    管学军

近日,有关奥迪设计师到比亚迪帮助进行车身设计的资讯铺天盖地,似乎比亚迪将因这位设计师的到来而翻身。但从行业的实践看,厂家能否在市场上翻身,并不完全取决于外观,而是取决于综合因素。

timg.jpg

比亚迪这种做法起亚曾经用过,但事实证明,没管多大的事。当年,起亚确实挖到了奥迪的设计师为其进行产品外观设计,产品也确实获得了一时的畅销。但好景不长,其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便迅速下跌,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更出现了同比-45%的跌幅。

如果将数据追溯到2014年,当时借助奥迪设计师的设计,起亚的销量确实获得了增长。但当时增长的原因不仅有外观设计的功劳,同时也赶上了起亚的产品换型周期,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于是出现了起亚产品销量短暂快速增长的现象。而从近几年的数据看,起亚的下降实际上从2015年就开始了,一路跌跌不休,即便是增长,其增幅也小于行业整体的增幅。实事求是讲,虽然一季度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跌倒这么惨的程度,车身的造型依然挺帅气。可见,起亚的增长与下降跟外观设计没有太大关系。原因在于,中国的消费者比以前更懂车了,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速度太快了,竞争实力可谓与日俱增。

1.jpg

以长城和吉利为例,这两家企业近些年来的增速一直较快,甚至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为什么?整体看,这两家企业一是产品内在品质先提升,比如吉利在发动机、变速箱的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关键技术参数达到和超过部分合资车,而且每一代产品的品质都明显好于上一代;再比如长城的H6,一上市其整体的品质就好于竞品,在强大的网络推动下,销量一路攀高,成为行业的一个标杆,而其颜值未必高于起亚的SUV。而起亚自从来到中国至今,从来没有一款车在技术上是领先的、品质上市出众的,更谈不上行业的标杆。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起亚增幅的跌宕下行非常正常。

再看比亚迪,虽说产品的品质有所提升,但和吉利、长城等领军的自主品牌相比,提升速度仍有相当大的距离。从产品看,比亚迪的爆款车一直是F3,而且这款车在低端车市场上一直销量领先。虽然比亚迪也一直在推新产品,而且推广力度也很大,但其产品的生命周期都相对比较短,至今没有一款车能够取代F3的销量地位。据认为,F3在帮助比亚迪稳住在行业的销量地位的同时,也影响着比亚迪品牌向上发展的战略。长城的爆款车是H6,是行业的标杆产品,长城的H7、H9的推出,无不为长城品牌的提升而加分。再说吉利,当前真正拉动品牌向上的是博越,虽然销量数据并不很高,但这是因为变速箱的产能不足,限制了销量的增长。由此反而造成了“饥渴营销”的环境,拉升了吉利的品牌地位。

比亚迪一直宣称自己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其总销量确实也支撑这个名头。但是,或许是受F3对比亚迪品牌的影响,其高端车新能源车的销量始终上不去。例如:腾势,因为有奔驰的研发团队参与,其外观、内饰的视觉效果都相当不错。但根据乘联会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才销售323辆,同比增幅为-33.4%。而一季度新能源狭义乘用车的增幅为54.6%,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同期增幅为-47.6%。

2.jpg

从近年来比亚迪销量的走势看,尽管迪粉们怒喷比亚迪外观的丑陋、LOGO的丑陋,但比亚迪去年、前年的销量依然处于增长状态,只是增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虽然是下降的,但纵观2015年、2016年和今年一季度的走势,其实与行业大盘走势比较一致。这表明,比亚迪的销量与外观设计没有太大关系,应当是比亚迪整个体系竞争实力的提升速度不够。

对比东风悦达起亚和比亚迪,二者有些地方比较新相似,比如产品力在行业并不领先,体系能力在行业并不领先,但寄希望于想借助巧力获得成功。于是,都找到了前奥迪的设计师,想借助豪华品牌著名设计师的设计改变其命运。遗憾的是,起亚的实践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识货了,他们当然喜欢高颜值的车,同时更看重内在品质。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史,无论欧洲还是美国,绝不缺少漂亮车,但获得成功的绝不是最漂亮的车。漂亮的设计能够给产品力加分,但起不了决定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体系能力。那么比亚迪未来的命运会如何呢?难道比亚迪能够借助前奥迪设计师而改写行业发展规律?会不会步起亚的后尘呢?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