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业界新闻

汽车观察:买车的望闻问切

时间:2017-04-14    管学军

中医的水平如何,首先得看这位中医望闻问切的水平,没有准确的诊断,哪能做到对症下药?其实,挑车也是一样,也讲究个望闻问切。

网.jpg

望就是看,主要是看车的外观和内饰,就是所谓静态评价中的一种方式。

QQ图片20170413095505.jpg

外观,这车漂亮与否完全是自己的主观好恶,甭听别人的忽悠,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但有一点需要提醒,通常情况下,越是高档车,车身线条越少、越简练,设计和制造难度越大。首先,因为将元素抽象到极点之后就没有线条了,完全靠曲面表现,这对设计师的水平是个极大的考验,不是大师级的设计师玩不到这个水平。其次,曲面表现,代表着一个公司对未来“美”的趋势的把握,所谓超前感,看的就是曲面。第三,线条越少加工难度越大,曲面加工对冲模、钢板、焊接、工装、工艺保障能力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没两下子的制造商不敢这么干。

_MG_1831.jpg

缝隙,无论车身还是内饰,都有很多缝隙。首先是缝隙的大小,缝隙太大了说明加工精度差。其次是缝隙的均匀度,缝隙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越齐越好,一条缝隙只有从上到下宽窄是一样的,这样的车身才是高水平的。第三是车身缝隙偏差的规律性,缝隙达到100%的均匀非常难,但车门的缝隙和各家户门的门缝是一样的,比如左上角和右下角的缝隙都大,要么是门装歪了,要么是门框不正。在车上,如果腰线是对直的,门缝却如上所说,那么你需要再看看同款的其他车,如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那么大致可以断定车身框架的尺寸控制有问题。如果缝隙的大小是无规律的,即这辆车是这样,那辆车是那样,这说明车的装配工艺标准把关不严。由此推断,如果面子工程都做不好,工艺随便到如此程度,那么其他地方的工艺严谨性又如何呢?

内饰,同样有线条问题,一要看线条的连贯性,二要看线条的完整性。比如,前围的线条一直贯穿到后座,看上去有一种完整感,会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非常舒服。现在有些车内布置了太多的按钮,布置有些混乱,视觉上很不舒服,这种车开长途的时候会给人烦躁感,使用按键也不方便。如果是逆向开发的车,为了不构成外观设计侵权,往往将原车合理的设计故意改乱,这种车就不建议购买了。三要看色彩的搭配:首先是车内用色不能太多,超过三种颜色就会有混乱感;其次是要有主次,一定要有主色调,如果车内的色彩如同“要饭”的衣服——“东一块补丁西一块补丁”,给人杂乱低俗之感。毕竟汽车是个移动的私人空间,而不是迪厅,车内色彩要有一种沉稳感,即便有一些富有激情的色调,在仪表台附近也要给人安静感,否则会影响司机的驾驶情绪。四要看内饰的用料,比如真皮座椅是不是真皮的,有的厂家为降成本,座椅沾人体的部分是皮的,其他部分就用人造革。其实,织物的面料比真皮的更好,因为其透气性好,夏天在阳光暴晒后不会烫人,冬天在雪地里放一夜不会冰人。

问.jpg

中医看病很重视闻,就是通过闻患者身上发出的气味,来判断患者有什么病。汽车也一样,也需要闻,这里的闻还包括听的含义。

汽车的闻,主要是闻车内的气味。进口的高档车内饰大量采用真皮,皮革会散发出新皮革特有的香味,再配合实木装饰,有一种自然、环保、豪华的优雅感。但多数车做不到这点,尤其遇到大量使用塑料覆盖件的车,这就需要好好闻一闻了。

QQ图片20170413095724.jpg

由于成本控制等因素,塑料件被普遍使用。但是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健康,采用有毒有害的回收塑料制造零件。这种塑料件散发着一股臭塑料味,色泽晦暗,缺少光泽感。这种臭味里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损害明显,北京消费者曾经死于这种“毒车”。这种气味快了要散发一年,慢了要三年才能散发完,如果感觉便宜的价格比生命更重要,那么你可以选这种车。

通常,经过烈日暴晒一段时间后,“毒车”的玻璃会发污,用布一擦就亮。这是因为经过太阳的暴晒,有毒挥发物在玻璃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结晶体。有些企业为避免用户闻到气味,开着车的门窗,尽量把不良气味放出去,同时在车内放入香瓶,以遮盖废旧所料发出的难闻气味。

有毒有害气体的另外几大来源,一是粘接用的胶,比如打开空调,空调吹进车内的风就是带着一股浓重的臭塑料味,这种臭味可能来自不环保的粘接胶,也可能来自废旧塑料做的通气管道。还有,车内一些覆盖件、软包材料也会要用到粘接胶。二是座椅,座椅的泡沫和粘接泡沫用的胶,也会散发出塑料的气味。三是座椅用的人造革。四是隔音降噪材料,包括地板胶,由于环保胶太贵,因此那些低成本的车不可能用环保胶。

这个闻字还有听的意思,我们可以启动发动机听听发动机的声音,看看怠速状况下车身的抖动情况,行驶中发动机噪声和其他噪声的大小。还有电动车窗升降的时候,电机的声音大小,电机的声音越小越好。还有玻璃升到顶部时,玻璃和玻璃槽撞击的声音,这个声音越小越好,高档车几乎听不到这个声音。关车门的声音大多读者都知道了,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打开车门第一件事就是闻气味,这关乎车主自身的健康和乘员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也许有人说,我国不是有车内有害气体控制标准了吗?对,但是我国对生产一致性的抽检没有制度化。因此,厂家送给有关部门检测的车和生产中的车是否一致,这个没人不敢打包票。

问.jpg

问比较好理解,就是买车之前要多问问,不仅是货比三家,更在于了解这款车的真实口碑。

QQ截图20170413100058.jpg

具体技术参数可以上网去查,价格可以上网查,也可以问4S店,而最重要的是口碑问题。有些车被炒得很热,但结果车真的没什么事。例如:大众所谓的“断轴门”问题,从网上公布的资料显示,国家召回中心认定有问题的车辆是56辆,而一汽大众因此召回的车辆是56万辆,也就是说,真正的故障概率是万分之一。这与其说是揭露质量问题,不如说是用真实数据对大众产品的品质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宣传和表彰。再加上大众更换了有问题的后悬架,因此速腾现在不仅大卖,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因此,上网看看网帖很重要,不仅要看负面消息,而且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看网帖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一要看网友是在恶意攻击,还是在真正说问题,因为厂家之间雇佣水军恶意攻击是常事,而我们要看到的是真实的问题。二是看问题的集中度,如果问题主要集中在某几项上,那么说明这款车还行。如果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那么不建议买这种车,因为问题散度太大,说明各个部分都有质量问题,意味着厂家的质量失控,或者采用了可靠性指标比较低的配件。三看厂家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态度和解决的彻底性,如果是个安全项的问题,又无法彻底解决,那么这款车就不建议购买了。

最后,还需要问问二手车价格。如果这款车的二手车价格比较高,那就意味着当你想换车的时候,你的损失会小一些。或者说,你这款车的全寿命成本会小一些。

切.jpg

对中医来说是号脉,对选车来说是摸车。摸什么?摸材料,摸工艺水平。

比如,一般比较好的车多会采用软包,防止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时人在车内被碰伤,是不是软包一摸就知道了。当然,使用软包可以弥补一些硬链接中的毛病,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目前采用软包的新车越来越多了。

前面我们说的缝隙的均匀性问题,如果没有塞尺,我们可以用手摸,从上到下屡一下。除了能够感受到缝隙的大小变化外,还能感受到缝隙的不平度,缝隙两侧当然越平整越好。

另外,塑料件、钣金件的边缘也需要摸一摸,如果有毛刺,以后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划伤人。

_MG_1821.jpg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自己把握。有人认为车座越软越好,其实,软座椅采用的泡沫密度低,内部的孔隙大。这种座椅,当时坐上去比较舒服,但时间一长椅垫就会变形。而且,跑长途的时候,过软的坐垫因为支撑差,座椅容易顶到尾椎。这样的座椅,不仅不利于降低长途驾驶的疲劳,而且并不安全。但有人平时很少开车,即便开车也是短途,不选择相对硬的座椅也无可厚非。因此,座椅的软硬问题,需要自己把握。

尽管新车的挑选还有很多细节,但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言。总之,挑车也需要望闻问切,多从安全和环保角度考虑,而不是简单地看价格和外观是否好看。

      汽车商务网来源于网络转载的文章信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稿件、图片内容和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