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喜欢开门红,而今年一季度车市的表现显然改变了这个历史,有的说遇到了“倒春寒”,有的说史上最糟糕的时候。总之,几乎没有哪家感觉一季度的日子好过,但细心观察还是能够从“倒春寒”里看到春光。
从上汽大众发的消息可以看出些明显的信号,首先,上汽大众保持了行业第一;第二,没有提供一季度的增长率数据;第三,一些车型销量增速仍然很快。由此看来,上汽大众的增长率和其他企业一样,数据应该是不大好看。但与一些企业相比,在整体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上汽大众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溃败”的局面,依然与大盘的波动保持着相同的波动节奏。第三,市场冷,并不是所有车型都冷。而第二点和第三点最值得关注。
来自市场的消息显示,今年市场的“寒冷”与往年不同,往年是有人进店,但买车的人少。而今年是没人进店,到店人数大致相当于往年同期的1/3~1/5,消费者不进店,经销商做连做促销的机会都没有,这导致一些公司的销量呈“溃败”式的下降。为什么有的企业出现了“溃败”式的下降,而上汽大众没有,一汽大众也没有?很显然,德系车在消费者心目中——高品质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因此在稀少的客源中,买德系车的比例比较大。
尽管乘联会整体数据尚未亮相,但从各家报出的数据看,1.6升以下补贴政策的退出,对市场影响相当明显。从元月开始,小排量车的销量便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这显然是政策退出前,一些消费者的提前消费行为透支了今年一季度的市场。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热销车型,例如,上汽大众的朗逸保持了单一车型冠军的地位,一汽大众的全新宝来销量同比暴增33%。小车市场一直处于萎缩状态,而斯柯达Rapid的销量却逆势增长。这表明,在这个价格段的车型中,德系车的地位相当稳固。
我们同样看到的是,斯柯达速派,全新一代迈腾等B级德系车的销量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增长迅猛。应该说,在不受政策影响的产品中,合资车中的德系车、新车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或者说,那些个人消费不受经济影响的群体,显然成为今天支撑车市的主体。
SUV仍然是乘用车中增速最快的,但3月份的同比增幅已经低于2月,可见整体增速也在下降。好消息是,SUV的环比增速提高了,但环比增长到底能够保持多久尚待观察。从增长的产品看,尽管上汽大众的途观屡屡被“泼脏水”,但其在合资SUV中的翘楚地位依然无法被撼动,不仅销量保持的合资SUV中的冠军,而且增幅高达34%。
综观一季度的市场情况,定性地说,不仅没有开门红,而且遇上了“倒春寒”里的顶门风——寒冷异常。从政策层面分析,受影响的主要是小排量市场,去年不受补贴政策支持的产品没受多大的影响。从车系角度分析,由于德系车多年打下的口碑基础,在市场遇到“倒春寒”的时候,依然能够成为市场中的主流车型,例如上汽大众依然保持了全国销量冠军。从产品层面看,高品质前提下的新车成为“倒春寒”中的一缕“春光”。
追根溯源,市场下降与经济大环境有关,与政策有关。但是,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态势没有变,而且这种升级正使得消费向口碑好的产品聚集。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一些竞争力低下的合资企业,将会加速被淘汰出市场。一旦这种挤出效应出现,消费者将加速远离销量小的产品,消费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