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最不缺少的就是奇迹,最缺乏的恰恰是专注。
中国还能容纳新的汽车品牌吗?在价格战席卷、淘汰赛日渐的2025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尖锐。
然而回溯中国汽车发展史,从合资主导到新势力变天,从外方高管对中国市场的井喷感到不可思议,到中国搭档回应:这里是能产生奇迹的地方,被一次次验证——中国车市始终为抓住风口的实干者留有位置。
过去十年,这个“奇迹市场”仍在持续产生“奇迹企业”。新造车势力、ICT跨界玩家、传统车企转型者……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远未结束。问题的关键不再是市场是否饱和,而在于新入局者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赛道。
红海鏖战中,仍有新玩家找到切口:全球首个只做 MPV 的汽车品牌锐胜,正试图用 “专注”和“务实”,在过饱和的市场竞争中,挖出一条 MPV专属的蓝海。
车市淘汰赛里的窄门:中国仍有“奇迹空间”,关键在抓对细分
中国车市从不缺奇迹。早年间合资品牌垄断时,没人想到新势力能靠一款网红车做到月销 3 万;如今新能源渗透率见顶,MPV 细分赛道里仍能看到增长红利。14亿人的大市场,4、5个层级的消费需求,笔者始终认为:中国是所有汽车级别都能存活的市场,只要把细分用户琢磨透,就有机会再造奇迹。
这份 “奇迹” 的逻辑,正在从 “大而全” 转向 “小而精”。过去十年,车市风口从 SUV 转向新能源,从 ICT 造车转向智能化,但每个风口的赢家,都是抓住了某类用户的核心痛点——理想靠“家庭 SUV”破局,极氪靠“性能电车”立足。而锐胜的选择更极致:把所有资源押注 MPV,不做任何其他品类。
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基地营销公司总经理顾志宏戳中了本质:“不是市场没机会,是没找对用户真需求。”
▲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基地营销公司总经理 顾志宏
顾志宏团队的市场调研给出了支撑:MPV 是少有的仍能保持高增长的品类,尤其是 12-25 万元价格段 —— 这个区间里,高端 MPV(如 GL8、腾势 D9)价格超 30 万,经济型 MPV 又缺乏品质感,形成了明显的市场空白。
“我们甚至想过,MPV 能不能渗透 SUV 的市占率。”他的这句话,不是空想,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判断:个体户需要大空间拉货,多孩家庭需要舒适出行,中小企业主需要商务接待,这些需求都指向 MPV。
从“炫技”到“务实”:车市回归本质,MPV的民生属性被重新激活
如果说前几年车市的关键词是 “炫技”—— 卷激光雷达、卷算力、卷百公里加速,那么 2025 年的主旋律已经变成 “回归”:回归产品本身,回归用户需求,回归务实。
锐胜恰好踩中了这个节奏。其品牌定位 “中国品质 MPV 实干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应着三重现实:团队务实,不做 “更豪华、更夸张” 的产品;产品务实,瞄准 12-25 万主流价格带;服务务实,通过 “用户共鸣 + 经销商共鸣” 降低成本、提升体验。
这种务实,本质是对 MPV 市场 “偏离民生” 的修正。过去几年,MPV 逐渐向高端化倾斜,商务属性被无限放大,价格也水涨船高,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但锐胜看到了另一面:MPV 本该是 “民生车型”—— 是个体户的谋生工具,是多孩家庭的移动小家,是小老板的商务伙伴。顾志宏在品牌发布会上总结的四大用户群,精准概括了这种需求:“该赚的赚、该花的花、该省的省、该玩的玩”,本质就是 “不为溢价买单,只为实用付费”。
经销商体系的设计,更能体现这种务实。锐胜采用 “一省只限一个代理” 的模式,避免经销商内部内卷,从而让利于用户。“我们不是要赚快钱,是长期主义做 MPV。” 顾志宏强调,这种模式既能保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也能让他们更专注于服务用户,而非打价格战 —— 最终形成 “品牌 - 经销商 - 用户” 的共赢闭环。
从行业视角看,锐胜的 “务实” 也是对车市浮躁的纠偏。
锐胜的胜算:唯一性定赛道,第一性做产品
在 MPV 市场,锐胜的核心竞争力,浓缩为两个词:唯一性、第一性。这既是它区别于所有品牌的标签,也是它能在红海里存活的底气。
品牌唯一性:只做 MPV,把 “专注” 变成护城河。
锐胜的唯一性,首先是 “赛道唯一”—— 全球首个只做 MPV 的汽车品牌。这种 “all in” 的选择,看似冒险,实则精准。顾志宏解释:“我们不做 SUV,不做轿车,所有研发、生产、渠道资源都砸在 MPV 上,能比多品类品牌更懂这个品类的用户。”
其次是 “团队特质唯一”—— 务实。这种务实不是保守,而是 “不做无用功”:不搞豪华品牌的溢价包装,不堆华而不实的配置,而是把成本花在用户真正需要的地方。比如 M8 的 “三排都是商务舱”,不是营销话术,而是通过加长轴距、优化座椅角度,让第三排不再是 “小板凳”;比如提供增程、纯电、CNG 三种动力,是为了覆盖个体户(CNG 省钱)、家庭用户(纯电通勤)、长途出行(增程无续航焦虑)等不同需求。
最后是 “共鸣体系唯一”—— 既要用户共鸣,也要经销商共鸣。对用户,锐胜瞄准 “实干家”群体,从产品设计到定价,都贴合他们“性价比优先、实用为王”的需求;对经销商,“一省一代理” 的模式避免了内耗,让他们能专注于服务而非价格竞争。这种双向共鸣,让锐胜的产品和服务能更精准地触达用户。
产品第一性:四大卖点直击 MPV 用户痛点。
如果说 “唯一性” 是锐胜的赛道门票,那么 “第一性” 就是它的产品武器 ——即将上市的M8,直接瞄准MPV用户的四大核心痛点:空间小、舒适性差、动力选择少、安全没保障。
超级空间:解决“装不下” 的焦虑。M8 主打“同级最大车身尺寸”,不仅三排都能坐下成年人,后备箱还能兼顾“拉货+载人”的双重需求。
越级舒享:M8 通过优化座椅填充、调整靠背角度,让第三排也有 “商务舱” 的体验。此外,Jamo 尊宝音响、全车静谧性优化,也让长途出行不再 “遭罪”—— 对商务用户来说,接待客户有面子;对家庭用户来说,孩子在车里睡觉不被吵醒。
全域动力:覆盖“不同场景”的需求。M8 提供增程、纯电、CNG三种动力,是同价位里少有的 “全能源矩阵”。
智慧安全:补上“MPV配置低”的短板。M8 搭载地平线L2辅助驾驶,配备了同级少有的8155芯片。
更为重要的是,锐胜M8明确指向四大用户群体:“该赚的赚”、“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和“该玩的玩”,覆盖了从个体经营到家庭用车、从商务接待到休闲旅行的全场景需求。
人汽观察:细分市场的新范式,“专注 + 务实”才是新玩家的生存法则
锐胜的出现,不仅是 MPV 市场多了一个新品牌,更给中国车市的新玩家提供了一种新范式:在红海市场里,不需要“大而全”的布局,只需要“小而精”的专注;不需要“炫技式”的创新,只需要“实干家”的解决问题。
中国车市的 “奇迹”,从来不是凭空出现——从新势力靠电动车破局,到锐胜靠专注 MPV 闯窄门,本质都是抓住了“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当然,锐胜也面临挑战:比如“声量不足”,比如如何让“只做 MPV”的定位更深入人心……但顾志宏的“长期主义”表态,或许是最好的答案:“我们会一直坚持 MPV 赛道,让大多数家庭买得起、用得好,让MPV从商务属性变成全民共性。”
对中国车市来说,锐胜的尝试更像一个信号:当“卷价格、卷配置”的同质化竞争走到尽头,“卷细分、卷需求”不失为新的出路。
而奇迹,往往眷顾那些既看得清方向,又沉得下心的实干家。在MPV这片尚未完全开发的价值洼地上,锐胜汽车正用实际行动证明:红海市场中,专注依然是最锋利的那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