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无论从资金还是人才储备角度,公司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怎奈,比亚迪 (002594) 当日股价下跌0.754%(数据来自《南方财富网》)。为何股价不升反降?巴菲特“不赚最后一块钱”的理论或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诠释。估计巴菲特先生也认为,这是王传福先生最好的时期,否则一点点减持比亚迪股份就解释不通了。
现在还有包括王传福在内的一些人仍大讲电动车取代燃油车。但如果看过新华社一则关于两会的报道后,恐怕口风将立刻扭转180度。这则新华社3月7日发表的题为《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侧记》的报道中写到:“听说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的份额已达37%,连续6年全球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用‘亦喜亦忧’表达他的心情:喜的是我们这一行业走到了世界前头;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新兴产业,一定要搞好统筹规划,搞清楚市场有多大、风险在哪里,要防止一路所向披靡、孤军深入,最后却被人兜了底、全军覆没。总书记把目光转向与会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同志,进一步强调,国家产业政策一定要稳慎,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都要稳慎。希望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既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也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相信略有政策常识的人看到这篇报道都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更能预判未来3~5年可能发生的政策变化。
在如此清晰的政策走向背景下,《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申请2020-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的公示》赫然显示,西安市或将付给比亚迪66.66亿元。但是,王传福能够如愿吗?没准还真的有问题。目前,长城实名举报比亚迪两款车挥发物超标的问题,有关部门尚未给出结论,怎么能够证明比亚迪在此期间投放市场的新车都能达到新能源汽车环保要求呢?有关部门负责人能不结合政策可能的走向考虑问题吗?一旦将补贴资金发给比亚迪,如果上级部门再确定比亚迪相关车型有问题,那么西安市有关领导是否面临着被追责的风险?如此一笔资金能抵过多少房地产项目?对西安市地方财政绝对是个数字了,这笔资金一进一出的利弊昭然若揭。
王传福先生所面临的问题岂止这些?就内部而言,长沙工厂排放问题、员工排队辞职问题、被长城实名举报问题、西安工厂失火问题……都说明,在比亚迪的快速发展中,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体系能力都有待继续提升。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体系能力如果不够强大,怎么能充分发挥资金和人才储备的作用?外部的任何问题都可能给比亚迪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仅从体系反映出的问题看,王传福先生所说的今年“比亚迪卖300万辆是板上钉钉”的豪言真能实现吗?当然,从理论上讲,也不排除王传福先生在短时间内解决体系能力问题的可能,也不排除比亚迪能够赢得所有细分市场竞争的可能。
就外部而言,正如王传福先生在股东大会上所说,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的确,现在是比亚迪最好时期,同时也是所有竞争对手戮力前行的时期,那么未来的竞争环境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仅就王传福手中的王牌之一——磷酸铁锂电池而言,谁能保证磷酸铁锂仍是比亚迪的王牌?
在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宁德时代展出了钠离子电池和凝聚态电池,这两种电池的量产将明显改变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首先是钠离子电池,尽管能量密度比磷酸铁锂电池稍小,但稳定性、适用性都好于磷酸铁锂电池,价格明显低于磷酸铁锂电池。在激烈的淘汰赛中,钠离子电池将成为各家电动车企应对价格战的利器,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必将因此缩小,这对王传福先生而言绝不是个好消息。
同时,凝聚态电池由于能量密度明显高于现在的三元锂电池,而且安全性明显提高。因此,采用凝聚态电池的电动车将具备长续航里程和高安全性的竞争优势,如果其他企业的中、高端车采用了凝聚态电池,与之对应的比亚迪产品的竞争力将因此减弱。
换言之,在电池技术进步面前,王传福手中的王牌——磷酸铁锂电池将失去竞争优势,那么王传福将如何带领比亚迪赢得这场惨烈的淘汰赛?王传福在股东会上放言:“比亚迪的规模化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将助力比亚迪在未来竞争中优于同行。比亚迪有信心在未来3~5年获得更高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在两款动力电池的夹击下比亚迪失去了市场优势地位,比亚迪的成本优势何在?失去了利润保障如何保证在更加激烈的淘汰赛中取胜?更何况政策变化趋势已经如此明晰。
或许王传福先生已经确认,长城实名举报的问题不会被有关部门追责。然而,一旦被追责,那么比亚迪面临着环保的罚款、以前获取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款的追缴、不菲的召回费用,甚至可能被股民起诉,追讨股票下跌带来的损失等等。虽说现在比亚迪的市值超过7千亿元,在数以千亿计的损失额面前,王传福倾心建造的比亚迪大厦完全可能轰然倒塌。别忘了,欧洲、美国是如何处罚大众“排放门”事件的,全世界都在看着我国相关部门如何处理比亚迪的“油箱门”事件。
综观比亚迪的经营生态,或许王传福先生过于乐观了,即便没有电池问题,也没有被处罚的问题,面对竞争对手对比亚迪产品在各个细分市场先后发起的攻势,以比亚迪现有的产品力和品牌力都是难以招架的,更何况还要孵化新的高端品牌?如果分析中再加入智能化的竞争维度,比亚迪的未来如何?足够让人们为王传福捏一把汗了,再衬上新能源汽车政策环境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的背景呢?
张瑞敏先生有这样一段名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应该说,这是比亚迪最好的时期,或许也是我国电动车最好的时期。比亚迪作为全球第一个放弃燃油车的企业、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企业,怎样应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变革呢?看着24万辆的月销数据,王传福当然有理由确认现在是比亚迪最好的时期,但比亚迪是一家能够面向新时代的企业吗?我们将持续关注比亚迪的走向,并选择王传福先生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
(图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