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撰文称:“上一轮造车‘新势力’洗牌是两年前。就在大家觉得格局已定的时候,新一轮洗牌悄悄开始了……”
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片大好,多家“新势力”车企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此时,为何媒体唱衰“新势力”?
股价“三地降”
近期,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一片哀鸣。
以在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为例,截止美国东部时间11月7日16时,蔚来报收10.985美元,当日下跌5.95%。股价较2021年1月31日的历史最高点(66.99美元)跌去83.60%;小鹏美股报收7.91美元,当日微涨0.38%,股价较2020年12月3日最高点(56.45美元)跌去85.99%;理想美股报收18.16美元,当日下跌0.82%,股价较2020年11月30日最高点(47.7美元)跌去61.93%。
如果把头部“新势力”美股阴跌归咎于:美联储加息叠加美国有关部门对中概股故意找茬所致。那么,我们发现上述三家企业香港股价同期也在下跌。
11月7日,蔚来报收93.65港元,尽管当日上涨6.30%,但与2022年6月30日历史高点(199.2港元)相比跌去52.99%;小鹏港股报收32.80港元,当日上涨1.39%,与2021年12月3日历史高点(220港元相比)下跌85.09%;理想港股当日报收74.75港元,当日下跌0.07%,与2022年6月24日历史高点(165.3港元)相比下跌54.78%。
有人说,头部“新势力”港股下跌,一方面原因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下降,另一方面原因是港股受美股拖累整体表现不佳。
如果上述解释都没有问题,那么为了缓解地缘政治风险,对冲在美退市风险,选择在新加波上市的蔚来,近期同样遭遇股价下行。11月7日,蔚来新加坡股价报收12.00元,尽管当日大涨9.49%,但与2022年6月26日前期高点(25.35元)相比下跌52.66%。
6月份以来,“蔚小理”股价都出现连续阴跌,蔚来更是创下在美国、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三地股价同时下跌的纪录。换言之,无论哪里的资本市场似乎都开始不看好“新势力”造车,原因何在?
份额都下跌
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新势力”头部车企销量虽然水涨船高,但市场份额却悄然下降。
整体看,今年“新势力”在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的大环境下,保持了至少两位数增幅。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9月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433.92万辆,同比增长115.4%。同期,小鹏累计销量为9.86万辆,同比增长74.7%;理想累计销量为8.69万辆,同比增长57.3%;蔚来累计销量为8.24万辆,同比增长24.2%。
头部“新势力”的增速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结果导致市场占有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据统计,小鹏今年前三季度占有率为2.3%,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理想占有率为2.00%,同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蔚来占有率仅为1.90%,在三者中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份额下降的不止“蔚小理”,特斯拉在华份额也出现下降。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销售48.31万辆,同比增长57.9%,虽然份额依然高达11.13%,但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4.1个百分点。
或许是意识到了市场流失的风险,从9月起特斯拉开始采取补贴保险的做法变相降价。10月24日,特斯拉直接官宣降价,部分车型最高降幅达到3.7万元。
特斯拉降价冲量抢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份额同样缩水的“蔚小理”如何应对?
耐心在减少
尽管特斯拉降价在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但“蔚小理”似乎无动于衷。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称,友商降价我们连内部电话会都没有开;蔚来董事长李斌也曾表示,蔚来和特斯拉的定价逻辑是不一样的。”
特斯拉降价“蔚小理”淡然,其根本原因在于:特斯拉盈利,而“蔚小理”亏损。
10月20日,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已经连续13个季度盈利,在收入、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方面均创强劲纪录。第三季度,特斯拉实现17.2%的行业领先营业利润率,自由现金流高达33亿美元。
目前,虽然我并未找到“蔚小理”三季度财报,但其半年报反映出三家企业亏损面持续扩大。
据《第一财经》报道:“2022年第二季度,三家公司均出现了2021年以来最高的单季亏损额。蔚来、小鹏、理想分别亏损27.57、27.01和6.41亿元。今年上半年,三家造车新势力的亏损额分别为45.4、44.02和6.52亿元,合计达到95.94亿元。”
整体看,在中外“新势力”车企中,目前只有特斯拉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所以,与其说特斯拉降价是一种营销策略,不如说只有特斯拉具备开启价格战的实力。相比之下,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还处在靠融资生存的阶段,股价长期下跌导致其市值缩水。而“新势力”被“榨干”估值水分的结果,是其融资能力或将大受影响,因而不敢跟随特斯拉打价格战。
当前,保持销量增长成为部分“新势力”融资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此番特斯拉降价,无疑触发了纯电动车整个行业的“地震”,或将导致部分“新势力”销量降速,市场份额加速流失,再叠加盈利遥遥无期,其结果是更多投资人或将失去耐心。
头部“新势力”多地股价阴跌,意味着资本市场退潮的危险信号已非常明显。因此上,媒体给出“新一轮洗牌悄悄开始”的判断并非危言耸听。
(图片来源:互联网)